我院第三次“健康教育进广场”活动顺利进行
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防病意识,市卫生局和市爱卫办近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进广场”系列宣传活动。我院根据活动安排和要求,于6月19日下午组织义诊小分队来到行政中心广场,进行第三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我院医务工作者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并且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展放健康知识宣传板的形式为群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从6月初至9月底的每周,我院将会陆续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在行政中心广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
(护理部)
* 新项目 新技术*
我院新引进“尿素碳14呼气试验”仪器
我院内镜中心最新引进仪器——尿素碳14呼气试验,在6月份已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均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已掌握仪器的规范操作,使用至今临床反应良好。以往检测HP方法是胃镜下取活检来实现,现在尿素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不取活检组织,患者只需口服一粒碳14标记胶囊之后对集气装置吹气,仪器就会灵敏、准确、全面测出患者是否有胃病治病“元凶”——幽门螺杆菌。此项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简便快捷、安全准确之特点,整个过程只需30分钟,让病患在短时间内,无痛苦状态下完成检查。
由于该仪器检查幽门螺杆菌无需插管,被称为胃病检测史上的里程碑,被国内外消化界誉为检测HP的金标准之一,尿素碳14呼气试验适应症有:1.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2.胃淋巴瘤 ;3.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4.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6.长期服用PP I;7.胃癌家族史 ;8.计划长期服用NSAIDs(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9.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10.个人要求治疗。
(消化内镜中心)
* 临床一线 *
普外科成功完成一例九十岁老人的肠粘连松解术
6月18日,我院普外科,成功为一位九十岁高龄老人完成肠梗阻广泛粘连松解术+坏死小肠切除术。
患者急诊由外院转入,入院时,腹痛难忍,呈蜷曲位,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肠鸣音消失,典型的弥漫性腹膜炎体征,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危重。
接诊医生董清涛立即给予急诊处理,积极与辅助科室联系行术前检查,并向科主任刘永祥副主任医师汇报病情。李光华主任医师闻讯后,也立即赶往科室,组织专家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综合讨论意见,大家认为,患者现病情考虑急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需要急诊手术挽救生命,但患者系90岁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退化,并有心房纤颤病史,且既往腹部多次手术,机体承受手术能力及代偿能力很差,手术风险极高。但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权衡再三,刘主任与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及意外,治疗小组在术前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并由李光华主任医师、刘永祥副主任医师主刀,麻醉科科主任主持麻醉。术中见腹腔内肠管广泛粘连,大量炎性渗出,部分小肠粘连、坏死、变黑,经仔细精准的手术,成功分离粘连、切除坏死肠管。整个手术过程,手术医生、全体麻醉师、手术护士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他们知道,手术每节省一秒时间,对患者就意味着多一份安全。手术在长达7小时后顺利结束。术后,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病情好转,家属满意。
据刘永祥主任介绍,这并不是普外科第一次为高龄患者进行手术,科室还曾为96岁高龄患者进行手术并顺利出院。我院普外科室在高龄急腹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面逐步积累经验,为将我院建设成为本地区急腹症的救治基地而努力。
(普外科)
特 色 的 专 科 治 疗 技 术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低频脉冲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与日俱增,在糖尿病人群中达到70%-90%,与2型糖尿病的伴发更是常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除可直接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代谢综合症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N-6100A低频脉冲治疗仪是利用脉冲信号刺激穴位点,循经按摩,疏通经络,利用生物力学泵改善肝脏血流灌注,提高甘油三酯的代谢,促进肝细胞排脂,从而减少肝内脂肪贮积,帮助肝功能恢复。还可以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及感觉减退,以下肢最为常见。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通过良性刺激及药物持续作用,营养神经、益气养血,发挥药物与针刺穴位的双重功效。刺激穴位还会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行调节,促进胃动力,改善胃的消化与吸收功能。
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深部内脏脓肿的治疗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严重可引起下肢截肢。ATM集束微波治疗仪对微生物细菌有杀伤作用,可加速伤口部位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组织再生能力,降低感染率。在深部内脏器感染时,微波多功能治疗仪能对病变组织进行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等,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糖尿病病足筛查箱——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
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足筛查箱是采用8MHz双向多普勒仪检查,同时配合踝肱及趾肱血压组件(测量踝肱指数ABI),检查外周血管的硬化、狭窄及阻塞状况。ABI 作为客观评价糖尿病周围血管功能状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ABI还是评估动脉硬化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内分泌肾病内科)
* 喜 讯 *
祝贺我院被市局纳入“宝鸡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
热烈祝贺我院通过市卫生局对我院进行的“宝鸡市干部保健基地”建设审核验收,将我院纳入“宝鸡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
(医教科)
* 教育实践 行动落实 *
乡间走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和要求,5月29日,我院院长陈恩让带领医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一行到桥镇、贾村塬、底店、卧龙寺等地走访。
每到一个乡镇,他们都深入到当地卫生院、村卫生室,并与村民就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需求等作了深入交流,征询他们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众希望医院以后能经常到基础走访,能让他们及时得到各种医疗资讯和健康知识。
院领导班子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将安排下乡送医送药工作。 (综合办)
践行群众路线——医院党员专家下乡义诊在行动
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院“党员下乡巡回医疗”活动开展已经有两个多月,此次义诊活动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为村民送去了一份温暖,受到了村民的热情称赞。
近期我院义诊团队先后到“七一七家属区”、“宝十路社区“进行
免费健康义诊,一对一健康咨询活动。每到一处,就已经有群众在等候咨询,义诊小组迅速就位开始工作,活动现场设立了内科、外科、B超检查项目,每个服务区域都围满了居民,医务人员耐心解答每一位群众咨询的问题,免费为群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疾病预防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的群众见到医护人员感叹的说,你们来了就好了,我就不用往医院跑着量血压、做B超了。我院将连续开展此项活动,并逐步形成常态化。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受到群众好评,在扩大了医院影响力的同时,切实为群众做了好事、办了实事。
(门诊部)
* 人 物 *
将工作视为一种生活常态
——专访呼吸内科专家刘芝芳
刘芝芳医生现为宝鸡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主任,和不少医护人员一样,她每天奔走于门诊,病房。这次的采访也是在找了刘主任三次后,终于在她办公室碰到了她本人。
见到刘医生的时候,她身穿白大褂,正在给一位老太太讲解化验单。她面带微笑,语速柔缓,直到老人听懂每句话。解释完之后,她又一再强调老人应该怎样用药。在给老人交代完后,老人感激地说:“谢谢刘大夫,你对我太好了,可关心我了,以后我有什么问题就找你,我就相信你,你是个好医生。”刘主任笑着说道:“您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我不在门诊就在病房,您随时都可以来。”她将老人送走后,微笑着说:“来,咱们聊聊。”她如同朋友一样亲切随和。
喜欢挑战,所以热爱医学
“我喜欢挑战,医学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刘主任笑称,“小时候父母身体不好,家人希望有个学医的,学就学吧,学了后,我发现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职业。”因为父母的一个心愿,让医学成为刘主任一辈子的事业,也成为她一生的钟爱。无心插柳柳成荫,遵照家人的意愿学医,却让从医成为她的乐趣,促使她在呼吸内科不断钻研,成了宝鸡地区这一领域的专家。从1988年从医至今,这二十多年间,她已经完全投入到医务工作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也使她在呼吸危重症和呼吸机治疗方面游刃有余。
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对医生的偏见
“现在媒体力量的庞大,让很多医疗纠纷放大化了。我认为这些医疗纠纷毕竟是少数,多数病人还是很理性的。”刘主任谈到社会上热议的医患关系,她说网络上的观点很多是片面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过从患者和不懂医学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医生这些片面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有医学先辈说过:‘医生看病,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我觉得,通过努力改变自身,提升专业素养,一切工作按照诊疗原则来做,尽心尽力,那些所谓的艰难,也就没那么难了。”
转变服务理念,关注患者心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病人的要求也高了,往往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会产生恐惧感,这样,他们的预期治疗效果就很高。一些重症病患,在看到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就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刘主任提到,很多人在生病后会心理压抑,所以及时与患者沟通很重要。“医生需要时常去和病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消除他们的恐惧,让患者对你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让患者静下心对自己的病情有个清楚的认识,也方便医生更好的去治疗。”
谈到这里时,刘主任似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说到这,我想起前不久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那次我被病人从病房直接给骂出来了,这是我从医20多年来头一次。”这么温和的刘主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刘主任回忆说,当时有位老人病情很重,诊断出的病症也很多,他住院后总是抱怨给他治的不好,于是她每天都去陪老人聊天。一次查房时,老人又开始抱怨,后来情绪激动直接把刘主任骂出了病房。“我被骂出来后了解到,这位病人是市里相当难缠的病人,别的医院都不太情愿收了,又因为身上病多,治疗效果很难达到病人要求,所以他总是对医生发脾气。”刘主任说道:“第二天,我就当什么也没发生,继续每天都去陪他聊天,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后来,在刘主任的耐心陪伴下,老人渐渐配合治疗,解除了对摘除呼吸机的恐惧心理,慢慢的能脱机。“我每天陪他聊天,安慰他,陪他熬过最难受的时间。病人出院后,恢复的也挺好,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总是佩戴呼吸机。这位老人的太太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我的名字还被写在了第一个。所以,关注患者心理,让他们把话说出来,医生耐心倾听,问题总会解决的。”说到这,刘主任笑的很甜。
假期,也是待战状态
在问及刘主任节假日和下班时间一般会怎样度过时,刘主任尴尬地笑了笑:“哎呀,这个节假日活动……不怕你笑话,我这个人很死板,一旦工作就对工作尽心尽力,我平时的假期都是待在家里。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它要求医生要随叫随到,我们手上握的是生命,所以下班或者放假,我哪都不去。”刘主任还说,她的手机号从来没有换过,而且从来不关机。“我出门时就把手机握在手里,就怕有电话听不到,晚上睡觉我也是调成振动放在枕头下面。”说着,刘主任还拿起手边的手机看了下,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电话。“我平时下班,还有周末,就会自然而然的溜达到病房看看,如果有什么情况就立即处理掉,没什么情况我才能踏实。这些事情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生活习惯了,已经没法改变了。我的目的就是安安全全度过每一天,每一年。”
后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许多人在事业上热衷于争名逐利,而刘主任是一个顺其自然、淡泊名利的人。她总是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把每位病人照顾好。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法做到事事完美,人的生活中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执着于追求工作的得失往往会忽略了家庭和朋友,刘主任调侃自己说:“在家,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不是说真懒,是真的没时间顾及家里。”她以一种开阔的生活态度,用心去做好这份她深深热爱的职业。人生就是如此,面对自己热爱的工作,工作状态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专家介绍:刘芝芳、女,1968年7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病防治委员会委员,。现任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主任。熟练掌握着内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及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擅长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7篇。
(医教科)
* 护理服务明星故事 *
心内科服务明星展风采
— 记心内科优质服务明星王鹏娣
2014年在我院开展以“以服务为中心,创优质护理服务”为宗旨的活动中,我院涌现出一批优质服务模范,心内科的王鹏娣护士一位不善言表、默默工作的朴实姑娘,用她的技术与真诚赢得患者的好评,荣获我院一季度优质服务明星的殊荣。
有人说,将一件平凡的事,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就是不平凡。王鹏娣就是这样的,多年来始终如一日的严谨工作,平凡的护士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她护理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过硬,是科里的静脉穿刺能手,很多经她护理过的老病号,再次住院都要请王护士扎针,因为她基本一针见血,病人基本感觉不到疼就已经扎好了。心内科,中老年患者居多,慢性疾病,各类监护仪器较多。她聪明,好学,爱动脑,对于科内的各种仪器,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当仪器在使用中突然出现故障,例如夜间,如果设备科没有人值班,怎么办?
她说自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夜班,监护仪出了问题,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因为不懂,就以为坏掉了,为了观察没有监护仪的患者,她每隔一会就要去数患者的脉搏,结果第二天修仪器的师傅一看,机子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如果懂,一查看就可以解决。从那以后,她就想工作之余研究研究仪器,希望能处理简单的仪器故障;同时,她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电图阅读诊断知识,对于一些低年资的临床大夫都没有掌握弄清的知识,她可以称之为老师了。她说着样就可以为病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她选择这一行无怨无悔。不需要绚丽的词汇,只要生命得到守护,她的心愿是希望医患关系可以和谐,希望职业生涯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平凡的守护天使。
(医教科)
* 人文关爱 *
收治“三无”病人 传递人文关爱
6月16日中午,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长乐塬一独居老人在家中摔伤需要急救。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发现患者家门反锁,医护人员无法入户。医护人员立即拨打110,在警察的协助下,进门之后,发现老人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躺倒在地,非常虚弱。
经询问,老人无亲属无机构承担责任、无能力支付医药费用、无准确身份信息,既“三无”患者。面对虚弱无助的老人,医院秉承“救死扶伤,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立即对老人进行各项相关检查。经诊断,该病患为左股骨颈骨折、第1腰椎压缩性骨折,收入我院骨科进一步治疗。
面对浑身散发着异味的老人,骨科的护士姐妹们,将老人抬上病床,打来温水一遍遍为老人擦洗,从手指,身体,背部,再到脚,都认真清洗,并换上干净的病员服。在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又为老人送来蛋糕等食品,为老人送去关爱。
长期的独居生活让老人性格及言语与常人不同,但医护人员并没有抛弃放弃,而是对老人进行细心的照顾,用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承诺,用微笑送给“三无”病人关怀。截至发稿当日,医院为该患者进行每日的正常治疗和身体清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骨 科)
关 爱 在 身 边
生活在现代社会,做什么事情都越来越方便了,高科技时代的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出门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生活越来越方便了,甚至亲人间相隔千里也可以看到对方。科技虽然方便了我们,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使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愈渐疏远。
记得前不久内分泌肾病内科住了一对特殊的患者——两位从美国回来的白发彬彬的老人。刚开始时老人对这里的医疗环境很是不满意,我们心里想着美国医疗条件那么好,来我们这里干嘛呢?心里有好多的不解。可是没过几天看见两位老人脸上笑容多了,还不时的和我们说笑话,说看见我们就高兴、很感谢我们。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他们。
通过与两位老人的交谈,我们发现他们的物质生活很是优越,什么都不缺,但是他们缺少爱,缺少来自儿女的关爱,缺少别人拥有的那种天伦之乐。虽然我们这里医疗比起美国条件一般,但我们的服务让两位老人在医院里过的并不孤单。他们说,我们的医护人员对人热情,做事认真,把每一位病人都当自己的亲人对待,给予他们来自亲人一般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觉家一般的温暖就在身边,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
生活在国际大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感使人们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很多年轻人都无暇顾及老人,想着把钱给老人,老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他们错了,老人们需要的不是那些,需要的是他们的一句关心话,哪怕是闲暇时的一个简短的电话,他们都很高兴。幸福不是你有很多钱就好了,有时候即使你有很多的钱了,但是亲人如果都不在了,那么何谈幸福呢。趁我们还年轻,父母还在,我们应该多一点时间来陪他们,哪怕是听他们不停的唠叨着,那也是幸福的事,不要等幸福再也不会来的时候再后悔,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
在两位老人出院时为我们写了感谢信,感谢我们对他们的照顾,这也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慨,因为我们的行动使老人感受到了温暖幸福,我们也很幸福,我们付出一点点,别人却收获很多,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幸福是彼此给予的,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多点关爱,病人开心,我们也欣慰。让我们都把多一点的爱给需要的人,让幸福的光芒传遍大地。
(内分泌肾病内科)
医院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宏文路48号
乘车路线 : 市内乘1路、9路、22路公共汽车宝鸡第三医院下车即到
邮编 : 72100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宝鸡第三医院 陕ICP备13008693号
陕卫网审[2013]第0026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4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