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岁的郑先生,十余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接受主动脉瓣、二尖瓣金属瓣置换术,术后规律服药,病情看似稳定。然而,两场突如其来的晕厥,打破了平静,将他推向生死边缘,也由此展开了宝鸡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与死神的较量。
十年平稳,一朝突发:心脏瓣膜术后的诡异晕厥。5月13日清晨,郑先生在接水时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地。清醒后仅觉微微出汗,再无不适。家属紧急将其送往附近三甲医院,经多项检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脑多支动脉狭窄、心房纤颤、短阵室速,住院一周后出院。谁料,5月29日,午休中的郑先生突然大叫一声,意识不清并伴手足抽搐,数秒后清醒却对发病毫无记忆。有心脏病史的他,被家属紧急送至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抽丝剥茧:遥测心电图揪出“沉默杀手”。该患者入院后,全科医护重点关注,主管医生闫文迅速安排遥测心电图检查,急查电解质、脑钠肽、心肌损伤等各项检查,结果却无明显异常。5月30日,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频发室早等,郑先生回忆起半小时前脑门微微出汗的异常。姜敏华主任调取遥测心电图,发现最长约6秒心室停搏,明确病情。房颤伴有长R-R间期,符合植入永久起搏器指征。但因单腔永久起搏器需调货,且患者顾虑卧床时间长,暂时拒绝。科室继续严密监测,持续沟通。
6秒心室停搏
生死时速:12秒室速下的“闪电战”。6月1日上午,郑先生再次突发意识不清,伴手足抽搐,约数秒后清醒。值班医生调取遥测心电监护,发现长达12秒的室性心动过速,频率300次/分。正在老家休假的姜敏华紧急电话沟通家属,最终取得同意后赶回医院,为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并调整参数使早搏基本消失。再次与家属谈话,告知郑先生具有单腔永久心脏转律除颤仪(ICD)植入指征,家属终于意识到病情危急,同意进一步手术。
一“器”定乾坤:ICD植入终结晕厥噩梦。郑先生因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让手术治疗充满挑战:围术期若抗凝过度,术中易出血不止,术后囊袋渗血风险增加,可能引发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严重并发症;若抗凝不足,又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抗凝桥接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于军主任积极组织科室医护进行术前讨论,围绕围术期用药剂量精准调整、凝血功能实时严密监测、手术程序科学规划以及术后伤口精细化护理等环节,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6月4日下午,于军主任、姜敏华主任及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为郑先生植入单腔ICD。至此,这件“心脏防弹衣”彻底终结了郑先生的晕厥噩梦,目前正逐步康复。
于军主任温馨提示:ICD是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生命保险”,精准植入需结合个体化评估——技术为基,细节制胜!”
单腔ICD科普课堂
什么是单腔ICD?
ICD(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是一种能自动识别并终止致命性室速/室颤的“智能保镖”。单腔ICD仅连接右心室,适用于无心动过缓需求的患者。
哪些人需要ICD?
曾发生室速/室颤
心脏病合并晕厥且电生理检查高危
如郑先生:长时停搏+室速,ICD可同时起搏防停搏、电击救室速。
ICD如何工作?
监测:24小时盯防心律
干预:
室速→超速起搏打断
室颤→高压电击“重启”心脏
记录→存储事件供医生分析
术后注意事项?
避免强磁场(如MRI)
定期程控调试
电量耗尽需更换(一般5-10年)
宝鸡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宝鸡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市级医学重点专科,技术实力、医疗设备、床位数量、手术例数、住院人数等综合实力均位居区域前列。科室开放床位163张,设三个病区、一个CCU冠心病独立监护病房、VIP病房及心功能检查室。
我院胸痛中心质控排名曾多次获“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得到了国家胸痛总部的表扬和肯定,近期被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授予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示范中心”。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射频消融术、永久及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先心封堵术,心脏介入技术居于宝鸡地区领先水平。
科室地址:医院南楼9楼
咨询电话:0917-3851142
医院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宏文路48号
乘车路线 : 市内乘1路、9路、22路公共汽车宝鸡第三医院下车即到
邮编 : 72100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宝鸡第三医院 陕ICP备13008693号
陕卫网审[2013]第0026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4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