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沉睡时光:
一位麻醉医生的五年情书
手术麻醉科 王妙亮
五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穿着崭新的白大褂走进宝鸡第三医院的大门。作为一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麻醉医生,我本以为这不过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普通调动。但当我站在手术室的玻璃门前,看着晨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地面上时,我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五年,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动人的篇章。
从200到5000:
无痛诊疗的温柔革命
初来时,医院的无痛胃肠镜和支气管镜年手术量只有200多例左右。很多患者宁愿忍受检查的痛苦,也不愿意“冒险”尝试无痛技术。那时的麻醉科,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只在手术室里短暂地出现,然后悄然退场。
但一切在悄然改变。
我和团队开始优化流程,从术前评估到麻醉管理,再到术后快速苏醒,每一步都力求精准、安全、舒适。我们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的同事们一遍遍讨论方案,调整用药策略,甚至重新设计了患者的体位,只为了让他们的体验更好一点。
五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年度报告上“无痛胃肠镜+支气管镜年5000多例”的数字时,内心涌起一阵暖流。那些曾经恐惧检查的患者,现在可以安心地睡一觉,醒来时一切已经结束;那些曾经对麻醉心存疑虑的同事,现在会主动对病人说:“别担心,我们有无痛。”
外科战友:
无影灯下的默契
这五年里,我见过太多外科医生的坚持与付出。
凌晨急诊电话响起,我们和外科同事冲向手术室,为一个个患者争分夺秒。深夜的手术室,刀光剑影,主刀医生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仍然全神贯注,病人的酣睡声使得我们心安,期盼中婴儿的啼哭划破夜空,让所有人红着眼眶笑出声。术后查房时,外科同事特意跑来告诉我:“病人都好,一点都不疼,对咱们治疗很满意!”
我们或许站在不同的位置,但目标始终一致——让患者少受一点苦,多一份希望。
深夜的守候:
当麻醉医生遇见失眠患者
在医院“大专科、强综合”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神经内科迅速壮大,而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长期失眠而痛苦不堪。他们中的许多人尝试过各种药物,却仍然无法获得安稳的睡眠。
今年,我们开展了一项新技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第一次为一位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的男性患者治疗时,他紧张得手心出汗。我们安慰他:“这和打针差不多,很快就好。”当药物缓缓注入,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复诊时,他激动地说:“医生,我睡了十多年来第一个整觉!”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麻醉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让患者在手术中无痛,更是要让他们的生活重新找回平静与安宁。
继续做那个温柔的守护者
五年,从200例到5000多例,从无痛诊疗到失眠治疗,从陌生到熟悉,从同事到家人。
我仍然记得自己选择麻醉专业的初心——让痛苦少一点,让安心多一点。而医院,给了我实现这份初心的舞台。
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有更多新技术等待我们去探索,更多患者等待我们去治愈。但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站在无影灯下,做那个温柔的守护者,和我的医院、我的战友们一起,守护每一段值得安睡的时光。
医院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宏文路48号
乘车路线 : 市内乘1路、9路、22路公共汽车宝鸡第三医院下车即到
邮编 : 72100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宝鸡第三医院 陕ICP备13008693号
陕卫网审[2013]第0026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4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